隐匿的忧伤——雯雯作品展在北京恩来美术馆开幕

  2017年7月23日,由恩来美术馆主办,梅地亚艺术中心、中国抽象艺术沙龙、张雄艺术网、大艺家、泉国际艺术、新浪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联盟共同协办的《隐匿的忧伤——雯雯作品展》在北京恩来美术馆开幕,现场展出女性艺术家雯雯作品近六十幅,是艺术家心路历程的集中展示。

  据悉,展期将持续至7月30日。

恩来美术馆馆长朱学文先生主持开幕式

策展人韦宏山先生致辞

参展艺术家雯雯女士致辞

阿特网主编邵琦先生致辞

泉国际艺术创始人畅泉先生致辞

艺术家蓝京华先生致辞

张雄艺术网北京站负责人祝方芳女士致辞

艺术家许广专先生致辞

艺术家李光林先生致辞

艺术家廖邦铭先生致辞

参展艺术家雯雯女士接受媒体采访

策展人韦宏山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艺术家蓝京华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阿特网主编邵琦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艺术家唐丽淑女士接受媒体采访

观众参观展览

观众参观展览

观众参观展览

逾越疼痛的诗

文/韦宏山

  一般而言,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尤其是绘画的作品,我通常期望它能从我的体内唤起一些‘词语’来。就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那样。当我面对雯雯的这些作品时,我体内唤起的是这样的一句话语:逾越疼痛的诗。

  相信大多数人站在雯雯的作品前,会有点懵愣的感觉,甚至可能惊讶!因为在他们的主观意识里,早就对女性的艺术创作有了一些想象的模式,而眼前的这些作品却是相去甚远的,无法进入到他们所谓的审美范畴里。可能对某些也是画画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尽管他们可能也知道,艺术不再是简单的审美那回事情,甚至,它也可以是‘审丑’的。

  雯雯在作品里描画出的那些变形的人体,或扭曲纠缠,或碰撞撕裂,发出内心深处的叫喊!这些都是她作为一位女性的精神体验所独有的感觉。它可能在压抑中仿佛过满,它开始溢泄出来,通过画笔,聚合成一幅幅惊悸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将体内的‘疼痛’转化成为一种更为坚硬的诗,而不是掩盖它来进行虚假的抒情。

  我想,画中的那些人形或者形态,被怎样阅读或者它有何种指向,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激起了你的感觉和思考。你能不被画面中那些激荡的色彩牵动吗?在雯雯的画中,生命不再是庸常的模样,这些景象,只有进入到思想的深刻层面里才可能看到。而看到它,这就是一种生命中的疼痛,尽管,你可能并不会因此而悲伤。

  从形式语体来说,雯雯的艺术创作,深受表现主义的风格所影响。像我们知道的巴塞利茨,或者早期的诺尔德,甚至荷兰人的卡尔·阿拜尔等等,形成了一条表现主义的线索。表现主义带来了行动绘画的启发,并使艺术家在创作时形成某种自发的‘联想’,来带动感觉作原始的喷发,而不是理性的思想。这些创作特征,在雯雯的作品里都能明显可见。

  我比较意外的是,雯雯安居于一个东北的小古城,远离文化艺术的中心,她的作品却能超越于地方化的本色。通常地方性的艺术家都多少带着些区域化的意识色彩,这些在雯雯的作品里是完全看不到的。是什么使雯雯的作品跨越了这种局限性呢?我觉得是她以人性的观照投射到自身的内在灵魂,她通过绘画质问心灵之上的种种问题,而这都是我们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并不以国度和种族的不同而有异。

  最重要的是,雯雯她通过绘画和写作(她也写诗),令她逾越了那些可能淤积已久的心灵疼痛,并将它们转化成为了一种诗意。艺术始终是个体与世界形成沟通的一个永恒的方式...

2017/7/12 草于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