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新风——著名书法家赵普写照

  赵普先生,一九三九年生于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及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七十年代末,始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辑入名种大型选集,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及博物馆。十年间,陆续出版了《隶书入门与提高》、《隶书学习与欣赏》及《治家格言》字帖,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地。先生博览群书,书史画论,诗词画跋,常伴芸窗。为诗文联语,明白如话,自有寄托。熟悉中外古典音乐,百闻不厌。尤爱京剧,引吭高歌,酣畅有余音。

  艺术年表

  1939年8月生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长店村。

  1960高中毕业于北京人大附中。

  1961-1975 北京陶瓷厂做陶瓷彩绘工作。对釉上新彩,粉彩,古彩,坯上刻绘等皆有较深造诣。曾任日用瓷彩绘工段长,仿古瓷彩绘组长。

  1975-1980 北京京棉三厂工会,从事美术宣传,新产品展览会之设计佈饰工作。

  1983 中秋节参加北京市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成为首批百名会员之一。

  1980-1985 调棉印公司技术科,从事印染图案,旅游产品设计等工作。

  1985 曾获全国旅游产品优秀设计奖。

  1985-1999 北京市东城园林局,主管环艺及美术宣传工作。

  1986 题“圆明园遗址公园”牌匾。

  1987.6 由王遐举,刘炳森介绍,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1987 为北京地坛公园黄祇室设计(复制)“皇地祇”神龛牌位等,为地坛文物整理陈列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1987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隶书入门与提高》。

  1988 为元大都古城遗址碑《大都赋》书丹。

  1989 北京文津出版社出版《隶书学习与欣赏》。

  1990 为天安门城楼书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1991 在《亚运在北京》画册中代笔题词。

  1993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赵普隶书治家格言》。

  1994 为山东曲阜“论语碑苑”书《善华堂》匾,《高山仰止》额及《樊迟问知》碑。

  1995 为陶然亭“华夏名亭园”题匾,书碑。

  1995 加入“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

  1995名列《中国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古今书家辞典》等辞书。

  1997 北京电视台播放“赵普写隶书”五集。

  1999 《赵普书法集》由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

  2000 应邀“赵普工作室”在地坛公园斋宫西院建立。

  2000 3X12(米)巨幅隶书作品《爱莲说》在地坛公园莲花节面世,此形式具有开创意义。

  2003 金盾音像出版社出版《赵普隶书书法》教学DVD光盘。

  2004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开幕之际,《迎春词》巨作矗立在地坛西大门牌楼前,此作为“赵隶”进入新阶段的里程碑之作。

  2006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隶书解析与临习》。

  2007 “书画频道”拍摄《赵普写隶书》电视教学光盘卄集,并对国内播放。

  2010《歌词偕书法-中华古代杰出及传奇女性五十詠》(与王健先生合作)由香港人文艺术出版社出版。

  2014《赵普书画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博览众长 灵径互通——记书法家赵普

  赵普先生幼年即以品学兼优、能书善画闻名乡里,嗜临颜、柳、赵诸体楷书,根基深厚。弱冠苦习邓石如、赵之谦小篆,颇能神会二氏笔意。此后,攻汉隶近四十载,凡《乙瑛》、《礼器》、《张迁》、《朝侯小子》、《鲜于璜》诸碑,《韩仁铭》、《石门颂》等,百遍得形,千通获味。人写字,字炼人,其乐无涯。其间穿插研习金文、石鼓、晋唐行草,皆夜以继日,不求闻达,而肃然霭然,谦逊虚和,见重书坛。

  七十年代末,始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辑入名种大型选集,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及博物馆。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隶书入门与提高》、《隶书学习与欣赏》、《赵普书法集》、《隶书解释与临习》、《歌词偕书法》(与王健先生合作) 、《赵普书画集》及《治家格言》字帖,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地。学者称其书风古拙,气魄宏大,他用笔险劲沉厚,间架章法殊多破格处,故动静相生,正奇互变,黑白跌宕,苍莽壮阔。他的字上承篆情,下取楷意,学养襟怀,跃达纸外。先生之画为书名所掩,虽作不多,精品实不在其书之下。山水师法石涛,融入宋画之绵丽,铁峰披雪,野渡寒林,境界遥深。写竹秀挺,时见草书丰姿,翠扑须眉,摇曳有声。作梅遒辣,赤霞冰骨,喜气盈枝。画鸟野逸多趣,配以幽泉寿石,构图每露匠心。

  先生博览群书,书史画论,诗词画跋,常伴芸窗。为诗文联语,明白如话,自有寄托。熟悉中外古典音乐,百闻不厌。尤爱京剧,引吭高歌,酣畅有余音。欣逢佳景名卉,信笔所之,法度自由。先生年富力强,前程辽远,厚积薄发,灵径互通。

  古稀以来,大部时光独居地坛公园斋宫一角,临池而外,尤留意于老庄佛家典籍,啸松林,步朗月,吟味古帖若李杜韩苏诗文,觅精神燧道使之照映互通,渐悟平凡之美,思扬弃盔甲势态,归于大朴,默锲于名利场外,享今是而昨非,以婴幼襟怀,本色高蹈,再生一次,使无态而泛美自至,成败利钝尽弃度外。天道、人道、艺道,一而三,三而一也。先生上下求索,意其在斯乎?

(文/著名艺术评论家柯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