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活动家、快乐老人石毅:心如磐石,性严毅

 

  “石”者硬也,“毅”者乃坚。

  为父正名,他克服万难;为母伸冤,他历经千险。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南征北战;象棋书法、诗词篆刻,他无所不全。今年86岁的他,却戏称自己是43岁的心态,也是风华正茂的“80后”。

  他叫石毅。

△1938年4月,石澹峰、石毅母子在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关帝庙山西省民族革命大学儿童团留影

  走进石毅

  12月2日,按照早就约定好的时间,笔者一行在石毅老先生的女儿石秋励女士的陪同下,来到石老家中。还不认识石老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他的名字,他被冠以“中国红色书法家第一人”、“中国业余棋坛总司令”之名;认识他以后,发现他是一个如此快乐的人!

△接受采访的石毅及其女儿石秋励女士(右)

  石毅,祖籍山西省五寨县,1930年9月11日出生于晋南翼城。中共党员,离休干部。中共早期革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赵宝成烈士和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总校)文化主任教员石澹峰之子。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诗词楹联家、棋艺理论家、社会活动家。

  1、九友之骄,名副其实。

  “九友”是石毅1999年70岁生日时在丹东首创的提法。先生自言:参军十几年,有战友;爱下棋,有棋友; 爱写诗,有诗友;爱书法,有书友;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多年,能唱晋陕民歌,会拉板胡、弹三弦,有歌友;能谱曲,有曲友;从部队专业后在辽宁大学攻读历史系,有学友;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有政友;爱好写作,有文友;当过报刊主编,有编友;因病住过院,有医友、病友;有家人亲属,有亲友……以此而论,何止九友?然自古以九为大,泛指,故以“九友”指称挚友。

△在阅读《快乐老年》的石毅

  笔者通过资料了解到,石毅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现任中华著名烈士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名人书画院院长,中国红色书画艺术服务团团长,山西省革命烈士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赵宝成烈士纪念馆馆长,棋友杯全国象棋大奖赛常设组委会主席,中国象棋学院院长,中华棋友诗社社长,《棋友》、《中华著名烈士》、《中国名人书画》总编辑。1949年开始文艺创作,多有诗词、散文、歌曲、棋评在军队和地方报刊发表,并有《象棋排局技巧》、《象棋排局精粹》、《象棋排局环球集锦》、《象棋速通探秘》等十多部象棋图书问世。个人传略及部分作品荣录《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当代中华诗词家大辞典》、《当代幽默大全》、《世界名人录》、《当代书画收藏精品荐览》、《中国翰墨传世名家名作》、《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优秀格言选集》等五十多部重要典籍。

  九友之骄,当之无愧。

  石毅与九友的诗歌唱和:

  《八十初度喜奉海内挚友》

  八十寒暑如逝烟,劫波历尽纪新年。

  共和建立人民主,港澳回归国土圆。

  开放山河生巨变,改革天地共婵娟。

  北京奥运留长忆,国庆家筵喜事连。

  《喜迎牛年新春》

  己丑欣闻贺岁声,适才八秩正年轻。

  孙儿齐唱爷爷好,九友同欢乐舞精。

  咏《描绘与感怀》问世

  石宁仙去竟三年,

  回望凡尘大变迁。

  爱女欣圆高校梦,

  娇妻傲立教师前。

  《宝峰》问世李张念,

  《赵馆》题名绍祖连。

  更喜《感怀》丹市见,

  人间天上竞垂涎。

  与“脑梗塞”病魔搏斗五周年敬告九友

  患病龙城已五年,

  与医相伴到今天。

  文集出版凡尘慰,

  赵馆揭牌先烈眠。

  棋友杯坛高手会,

  名人书画大家研。

  精神贵在有支柱,

  万险千难都靠边。

  2、棋界泰斗,星火相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1989年1月24日为《棋友》题写的刊名,并亲自审定了“发展象棋、以棋会友,开展海内外联谊活动,为促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经济振兴做贡献”的办刊宗旨。

△《棋友》杂志

  石毅对象棋艺术情有独钟。尽管已经86岁高龄,但是谈起自己少年时的往事,他的思维依然十分清晰。采访中,石老告诉笔者,他于1942年来到山西省民族革命大学儿童团上学,也是这一年,他开始接触象棋。此后,象棋成了陪伴他一生的朋友,也成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抗美援朝归国后,石毅从野战部队转到地方武装部工作,在辽宁省丹东市驻军象棋比赛中获得了冠军,从此在丹东棋坛独领风骚,声名大振。1956年起,石毅开始撰写象棋文章,出版象棋类著作。

△1989年9月,原中顾委常委,最高法院原院长江华(右)与石毅(左)对弈中

  多年来,石毅创办象棋刊物《棋友》,孜孜不倦、无私奉献,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汗水。《棋友》杂志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同时他还连续举办了20多届全国性象棋业余大赛、70多次全国棋局季赛、开办了唯一的中国象棋学院、成立了排局研究会、开展了“象棋八大家”考评等多方面、多元化的棋文化活动,为我国的象棋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象棋事业的执着追求,对象棋文化的努力付出,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扬,公认他为棋届“泰斗”,并尊称他为“棋司令”。

  3、书法人生,快乐相伴。

△正在挥毫的石毅

  “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与苏轼梦中一样,石毅回忆起自己童年趣事,还清晰如初:一起上学的大表哥因背不下书,被先生责罚,背不出就不许回家。还有老师出的一个谜语:今天(打一国名),石毅回忆说,老师说“今天”即为本日,倒过来念就是“日本”。而据他自己回忆,在同龄的小伙伴们还在滚铁环、踢毽子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了。

△石毅书法作品《天道酬勤》

  石毅六岁习书,初学颜体,兼攻欧柳诸体及隶书曹全碑,12岁习篆刻。其书法隶中有篆,篆隶结合,兼有甲骨、篆书笔意和浓郁的金石气。书风洗练洒脱,简淡静穆。用笔以中锋为主,间而侧使,转换自然,八面出锋;结体随字换形,不落窠臼。章法舒展开朗而不失严谨,疏处可走马,密处不进针。综观其书作,意趣天然,韵味醇厚,凝重处如锥画沙,似渊停岳峙;飘逸处随心所欲,若流水行云;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细审则筋骨内含,神采独具,满纸灵动,浑然天成,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石毅书法作品《厚德载物》

  其篆刻章法严谨,刀法有力,方寸之间,别具洞天。书法内容多为自作诗词,尤擅嵌名楹联,功力深厚,在全国享有盛誉,并为海内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家和友人收藏。

  何以称“磐石”?

  “我一生信奉的信条是:没有时间看病,没有时间生病。没有钱,没有权,却尽干些力所不能及的事。自讨苦吃,自得其乐。”这是石毅的自我格言,也是他一生的人格写照。

△后沙峪小学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

  讲到石毅,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赵宝成和母亲石澹峰。赵宝成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很陌生,但是很多人一定记得小学课本里《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文中所叙述的挖井事件,便是由毛主席指示时任中央总务厅主任的赵宝成,带领红军战士挖好的。赵宝成与石澹峰曾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后因叛徒出卖不得不临时转移到中央苏区。1935年,赵宝成率部队与敌军周旋,掩护长征部队撤离,后在江西瑞金铜钵山地区被敌包围,最后与全部游击队员壮烈牺牲。但由于当时并无幸存者,且牺牲后一直不为人知,从此便“下落不明”。而父亲牺牲的时候,石毅才六岁。

△石毅的父母,中共早期革命家赵宝成、石澹峰唯一一张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赵宝成的革命事迹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甚至连革命烈士的称号也没有。1952年10月,石毅从朝鲜战场回到临汾师范探亲,在家里看见了母亲写的《赵宝成烈士传略》,于是先后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山西省五寨县委、河南省开封市委以及江西省、上海市民政部门写信,查询父亲下落。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石毅回国后,就留在了丹东。也就是从这一年起,石毅开始了寻访父亲的漫漫征程。在随后的十几年里,石毅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父亲的消息,多次致信父亲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写的信足足有两麻袋。但对方也都回信说查无此人。

△正在回忆往事的石毅

  1965年7月,石毅在上百次申请无效之后,决定给毛主席写信,并将父母1929年4月13日拍摄的唯一一张照片附在信中。没想到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批示:“赵宝成在瑞金和我一起工作过,请中组部找有关同志分段作证明,转告其家属。”在主席的亲自关怀下,父亲赵宝成的烈士身份终于得到确认。

  但是好景不长,随即到来的浩劫,把石澹峰、石毅母子推向了痛苦的绝境。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赵宝成被污蔑成“假烈士”,石澹峰被污蔑成“叛徒”,而作为他们儿子的石毅就这样被送进了“五七”干校。

△采访进行时

  历史不会停滞,1978年以后,走出那个黑暗时代的石毅开始分别给父母生前的战友们写信,请求他们帮忙为赵宝成、石澹峰申诉。最终,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民政部于1984年3月换发了赵宝成同志《革命烈士证明书》,4月重新确认石澹峰同志为退伍红军老战士。

  石毅为了替父亲证明身份,为母亲伸冤,经过多年奔走呼号,可以说历尽艰辛,个中滋味,非常人可以理解。而他自己却说:“精神贵在有支柱,万险千难都靠边。”

  其心志之坚,可谓坚如磐石。

  何以称“严毅”?

  严于律己,毅以惠人。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石老每天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早上5点半起床,然后在脑子计划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想写的东西。6点到8点,收听广播。中午12点到13点,午休。晚上8点到10点半收听广播。他说:我每天都是工作状态,生命在于脑运动。曾经突发“脑梗死”的他,病体痊愈后却留下右腿走动有困难,右手五指不够灵活的后遗症,但是他头脑依然清醒,思路敏捷,书法更加潇洒。

△为记者纠正记录中的错处

  石毅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他告诉我们,他办杂志时,有一位吉林省的小伙子寄来一首《蝶恋花》,但石老看后认为不符合词律,而自己又不好贸然修改,便没有刊用。而后小伙子又将诗稿投给上海的象棋杂志,被刊用后倒怪石老“不够关照”。石老知道后,特地写信给这个杂志社,为他们指出其中的错误。

  除了工作外,生活中他性格也是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这个“恶”指的是负能量、不正之论。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石毅也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他和年轻人一样,有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他说,朋友圈里不是正能量的言论不看,妄议国家大政方针的不看,不仅不看,还会善意地出言提醒和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