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墨相——曾祥彪书法作品展

 “传承与经典——当代书画名家系列邀请展

文心墨相——曾祥彪书法作品展

  《文心墨相——曾祥彪书法作品展》由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题写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收藏快报》社、金砚传媒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12日开幕

  展览地址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6号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A馆)

  曾祥彪简介

  曾祥彪,1953年出生,湖南新化人。2013年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师从李刚田,洪亮,蓝干武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任中国作家书画院湖南分院副院长,《神州时代艺术》杂志副主编兼艺术总监,《书法报》社签约书法家。

  已出版《曾祥彪千字文草书》著作,其书法作品和书画论文先后刊发在《文艺报》《书法报》《中国艺术报》等10余家报刊。2010年、2012年先后去韩国、台湾举办书法作品展;2015年5月获首届中国网络美展“最具人气艺术家”称号;同年10月获第八届中国重阳书画展金奖;2016年9月荣获第九届中国重阳书画展最高奖重阳奖;中国邮政为其书法作品制作限量珍藏版邮册出版发行。作品被中华收藏家协会(台湾)、杭州市萧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及韩国、日本、台湾政要等收藏,并荣获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颁发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大使”证书,有作品入选大学书法教材及日本《书道》杂志。

书到无声万山春

——评曾祥彪书法艺术

黄守愚

  第一次欣赏曾祥彪先生的书法,是在《湖南日报》上拜读李锐先生《也谈曾祥彪的书法》一文。上有“与物皆春”四字,雄健浑劲,春意盎然,正如李锐先生说的,“字里透出了一种生命的张力,一种文人的激情,一种多彩的心境,甚至是一种文化乡愁”。

  后来,我检索网络,曾祥彪书法作品漫天遍野。他的书法作品的风格,可用二十个字概括:雄健洒脱、恣肆汪洋、峻峭多姿,知白守黑、怀文抱质。

  曾祥彪是作家,写得一手好文章,名满天下。在作家圈内,他著作等身,交游广泛,口碑颇佳,声望不浅。他经历曲折,满腔春意,不屈不饶,一路风雨一路歌,从新化走到长沙,从站柜台到作协要津,毛笔从不离手,碑帖未曾隔目。与书法大家切磋,与文学前辈互相砥砺,闭门读书、临帖,独坐思索文学、书法的要道,这些“日课”使得曾祥彪成为了书法家。

  书画界的启功、沈鹏、关山月、韩美林、李立、陈白一、颜家龙、钟增亚、邬迪予、洪亮、鄢福初等人,不仅都是曾祥彪的好友,而且每个人都与曾祥彪相互切磋书画艺术的故事。如沈鹏三次与曾祥彪挑灯长谈书法,谈到酣畅处,便大讲草书创作的心得与技巧,还兴致勃勃地赠予他一副墨宝。曾祥彪与鄢福初交往已二十余个春秋,鄢福初“那种刚柔相济,充满音韵律美的‘得其自然,而兼具众美’的行态,那种点画变化万千,结构婀娜多姿,笔法生动自然的规律”,使曾祥彪获益匪浅,受益终生。

  在文学界,曾祥彪结识了铁凝、高洪波、弘征、谭谈、蔡测海、水运宪、彭见明、王跃文、关仁山、王宏甲、何建明、贾平凹等一大批文学名家,为他的文学之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自幼描红填模,习帖临碑,广取博征。或二王、柳、米、孙,或秦篆汉碑,兼修并蓄。不管夏热冬冷,不管写作任务多么繁重,不管出差在外,临帖、读帖是日课,不曾间断。

  作为一个从基层奋斗出来的知名作家,曾祥彪饱读诗书,涵养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先秦诸子百家,《史记》、《汉书》,唐宋散文,唐诗宋词元曲,古代四大小说名著,周作人、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只要能找到的书,他没有不读过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祥彪在交游、读书与临帖中,一直思考书法创作之道,正如他在《我学习创作书法的心路历程》中说:

  我深刻领会到,书法作品里如渗入了深厚的文化文学积淀,注入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哲学、美学基因,把这些基因贯穿入书法的线条、内核中,它便会在“知白守黑”里凸它的厚重、流畅、明快。

  当一位书法家熟读了《史记》《汉书》以及韩愈、柳宗元、周作人、胡适、林语堂、梁实秋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后,他的书法作品中的“精、气、神”肯定不一样,特别当其领悟了唐诗、宋词、元曲之中的意蕴后,他的书法作品就会成为神来之笔。

  历代书法大师都有着深重而鲜活的文学元素。追溯《兰亭序》的渊源就是佐证。相传,东晋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二人在山阴兰亭行“祓禊”盛会,随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唱和,抒发平生抱负,并将诗汇编成集,由王羲之作序,故成就了书法界的千古绝唱,堪称“天下第一行书”。

  因之,书法对我的工作起到了滋润的作用,叫润物细无声吧!再来欣赏曾祥彪的书法,他不仅对书法的见地颇深,而且书法成就极高,对于书法创作也花费了不少心血。

  按照我的理解,书法可分内容、形式、境界。形式又可分结体、用笔、章法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与形式的合一,则是境界的问题。古人常说“字如其人”,“书成即人成”。按照我的理解,古人往往将书法视为实现理想人格的一种形式,也就说,书法也是道德情操的笔墨表达。今人总觉得书法就是书法,仅为一种手艺,与人品、学养无关,正如有些人只重视“技法”。殊不知,古人饱读诗书,书法创作的技法也是为了达成其人格,表达其心志,彰显其人品、学养。因此,古人欣赏一个人的书法,自然也是欣赏一个人的人品、学养。如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帖,首先扑人眉宇的是《兰亭序》帖潇洒流畅、优美俊逸的书法风格,其次会觉得王羲之是一个文学家,会对《兰亭序》文本表达的道家思想与精神境界有所体悟,再次则是领悟到《兰亭序》文本的内容与书法形式的合一问题,即所谓晋人风度的境界。

  显然,曾祥彪在表达他的书法的时候,注意到了内容与形式、境界的问题。也就是说,他走在“字如其人”、“书成即人成”的道路上,独有一股文化乡愁。不管是内行还是外行,欣赏曾祥彪的书法,便有一股文气扑面,雄健洒脱,恣肆汪洋,峻峭多姿,这是作家的外在气象。当一个优秀的作家,要有天马行空的心灵境界,人格独立,思想自由,脱俗于群。怀文抱质,知白守黑,这不仅是书法的“法”,更是思想的深度,内心高处的灵魂,为人处世的根本。这种境界,不读书几十年,不写作几十年,不思考几十年,是不能达到的。

  曾祥彪的书法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给人一股向上的“正能量”,可谓“书到无声万山春”。在中国文化中,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佛家,对“春”都有大致相同的文化解释。春,是生命不息的活力,是生命的希望,是生命的信心。万物生机勃勃,靠的就是“春”。佛家参禅有“枯木逢春”的话头,理学大师朱熹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句。近代湖南诗僧八指头陀《元旦示众二首》诗其一云:“大千一气转洪钧,枯木开花象外春。爆竹一声翻自笑,今年人是去年人。”曾祥彪应当领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一生远上层峦,不断攀登高峰。他的书法也是如此,不落人窠臼,碑帖相容,金石气与书卷气不二。在技法上,他对疏密、浓淡、刚柔、映带、行气等的处理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由不惑而知天命,曾祥彪甚喜草书,尤爱孙过庭,日日不废临池,将他的草书写得更为气势苍劲,率真恣肆,研润生辣兼而有之。我深信,假以时日,曾祥彪的书法还会有更大的长进。

  字如其人,书成即人成。而我还要说,人成即佛成。书到无声万山春,因此,我祝福曾祥彪先生能早证菩提,久显正道,利益人天。

  黄守愚于阙一庐

  夏历癸巳四月初五

  西历2013年5月14日上午

  曾祥彪佳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