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一静皆入画——油画家庄允江的“画为心声”

庄允江,1982年9月23日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签约艺术家,毕业东北师大学美术学院,师从秦秀杰教授,思想观念受之启发,为之后的创作道路奠定了基石,作品被国内外各大藏家收藏。

 

主要作品:2002年作品《塔楼》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4年作品《家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留校收藏。

2009年6月作品参加ART新势力创刊号网络联盟。

2009年7月作品《模式》参加疯狂艺术交流展。

2010年作品《高度渴望》参加中国实力艺术家作品展。

2010年3月作品《消融》参加集结号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拍卖作品:2013年11月与北京嘉德在线拍卖公司合作。

作品《霓裳》《雪绒花》《沙发上的橙子》《天籁之声》《等待》《春荷》

《雅室荷香》《净土》《逝去的色彩》已拍卖。

庄允江老师用他的敏锐、他的才思和一种表达自我的艺术情怀,为我们还原和升华着关于现实中已逝和正在逝去的一个个瞬间——那是关于记忆的碎片和梦境当中的安宁,还有教大家面对现实残酷的勇气,更是画出自己的艺术和人生。“树欲静而风不止”——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庄允江老师在创作过程中更注重绘画精神层面的需要,想要更加强烈的表达自己,为了让画面更有冲击力会选择性的制造一些矛盾点,例如之前的作品《本心》,人物本身是恬静、安宁的,而画面的背景就会让你觉得现实总是有残酷的一面,需要我们静下来思考一些事情。

《本心》

翰墨千秋:您从艺之路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还是家人、师长起的作用?

庄允江:完全是自己的兴趣,我从小学几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在自家的墙上画來画去,那个时候还没有人告诉我画画将来会如何。父母也不是很懂,也没有做最初的人生规划,只是觉得那个时候很好玩,画出东西当然还不能称之为作品,但是对于我来说很有成就感。但是家人还是很支持我的!

《净土》

翰墨千秋: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灵感的来源很重要,创作时偶然的闪念会使作品更加生动,也会影响到以后的风格。您画面中的人物是有什么参照物?还是想象出来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哪里?您对人物画一般比较关注哪些?

庄允江:是的,艺术本身应该是独立的,它不同于任何人,艺术源于初衷,就是阐述自己。一个完整的作品是画家本身对生活、对社会态度的体现,它的存在应该是利用某种绘画语言和技法来阐释画家精神层面的认知。他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无论你怎么画其目的都是尽最大能力展现自己想要表达的。所以我个人觉得具体的东西更直观,更能够方便大家知道你在说什么,想什么。但是这也不是完美的,最好的作品就是没有作品,很多时候一件作品你无论怎么努力感觉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架上绘画无法把你想说的全部展现出来,但是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有些事情总要留有余地,给观众一个思考想象的空间,喜欢你作品的人自然会融入到你的画面里跟你的绘画精神产生共鸣。之所以用人物来表现画面,是因为人的精神思想是最丰富的,我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她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只是存在的环境不同而导致了这个人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跟我想要说的、想要表达的正好吻合,所以就把她画出来。这可能就是灵感的建设吧!

《霓裳》

翰墨千秋:您认为“国画和油画有什么区别?

庄允江:关于二者的区别,其实这个很难说清楚,只能说文化和环境的差异造成了绘画语言的差异。其实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他们的初衷都是一样,都是为了展现自己想要说的想要表达的一面。我个人认为好的作品永远是好的作品。国画和油画我都很喜欢!

《逝去的色彩》

翰墨千秋:当初您为什么选择油画?

庄允江:这个跟我接触的教育和环境有关,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受到身边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个是无法回避的。

《心语 春荷》

翰墨千秋:平时除了画画外,您还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吗?

庄允江:对我来说,画画就是我一辈子的事情!在我日常的生活当中,我除了最喜爱的画画,剩下的都是一些生活的琐碎!

《等待》

 

翰墨千秋:您给自己的一个艺术定位是什么?

庄允江:每个画家在每个时期的想法都不能保证一直不变,艺术家更是这样,如果从这方面出发,那么我的定位可能就是关注人文、社会环境更多一些。

《天籁之声》

翰墨千秋: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幅,接下来想创作怎样的作品?

庄允江:现在还没有最满意的,将来也不会有,我真的很难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完美呈现出来。在这个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只能努力做好自己。接下来的作品也会继续关注、继续探索。

《心念荷香》

 

翰墨千秋:您能谈谈在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吗?您是一种什么态度(观点)?

庄允江:其实艺术本身而言不应该跟商业有直接的联系。只是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我们都要好好的活着那么我们就要融入社会。佛教都要说入世出世,我们凡人怎能避免,“出世”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世皆空;“入世”步入烦世、宣扬佛法、弘扬文化。当然我并不是在这里宣扬佛法,但是道理都是一样的,艺术家脱离不了社会,他需要依托社会来构架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是“闲白了少年头”。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 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何尝不是入世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力于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

《橙色回忆》


“自我”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实验艺术状态的标识之一。年青艺术家对“自我”形象的处理和塑造与上世纪90年代,如方力钧、岳敏君、张洹、马六明、宋冬、尹秀珍、苍鑫、朱发东、洪浩、邱志杰等等一批艺术家有着完全不同的意味。年青艺术家的“自我”,是现实社会真实自我表达的再放大。如何将自我表达凸现在虚构的维度上,并带到社会现实之中,已成为这一代艺术家的一种选择。“庄允江”老师在这条艺术道路上,努力做好自己,希望在接下来的探索中能创作出更好的、更能够表达自己想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