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笔”作画——沈卫庚老师“永不褪色”的绘画艺术

沈卫庚,196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签约艺术家,目前是中国无锡文化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徐悲鸿紫砂艺术协会会员,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铁画传承人。从事烙铁画25年,脱离传统的画笔、颜料和宣纸,凭借一根电烙棒、一块三合板却同样能传达出山水画的优美意境,花鸟画的灵动神韵,跳出传统画法,通过国画技法的:勾、皴、擦、染、点,嫁接到电烙铁上和温度控制的融合变化出气象万千,古朴典雅的艺术作品。


(翰墨千秋以下简称H,沈卫庚老师以下简称S)

H:可能很多人对于烙画都不太了解,沈老师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下烙画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式吗?

S:古人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稀有画种,是中国画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堪称“华夏一宝”。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以铁针为工具在油灯上炙烤进行烙绘,烙画是介于国画与工艺美术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范畴,其最佳效果是与中国水墨画的无限接近,最高境界是随机创作,与板面肌理纹的浑然天成。烙画的最高价值是长久收藏后永不褪色。

H:您是怎样走上烙画这条艺术道路的?

S:我自幼爱好绘画,曾在云南丽江受过著名画家杨礼吉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启发,学习中国画“山水花鸟技法”受到外祖父(宜兴籍书画大家於中和先生)的绘画艺术熏陶和书画界同行的帮助和指导。2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电烙铁在木板上也能烙出颜色深浅具有浮雕的图案,通过查阅资料对烙铁画的兴趣日益剧增,从而坚定对这门技术的学习与传承的决心,以烙铁代笔。


 

H:您认为烙画艺术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S:烙画前要先选择合适的板材和适宜烫画的纸张,同时精细构思而后进行基础布局,对于要烫的画面的近、中、远景及画面的阴阳开合,虚实相间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然后才能一挥而就。完成一幅烫画与完成一幅国画一样,必须经过立意、勾勒、皴、擦、点苔、渲染、题款等一系列步骤,姜宣纸板面烧糊而不破损呈现出深浅不同的图案。烙画操作是通过反复实践,总结经验的过程,其运笔的轻重。快慢和停留时间的长短都是决定烙烫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材质上烙画都应用不同的操作方法,要做到随机应变,举一反三。

H:我刚刚欣赏了您几幅烙画作品,速写功底非常深厚,您能给我们讲讲西方速写和我们的传统烙画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S:烙画层次感非常的丰富,西方速写讲究严谨写实,立体感非常强。烙画只要掌握好了火候,烙画也可以表现出那种立体感。两者都需要长期的积累,练习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H:烙画作为民间艺术瑰宝,您打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怎样传承我们的烙画艺术呢?

S: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烙铁画的文化立场出发,推进以烙代笔的艺术为己任,弘扬民间文化艺术,代代发扬传承,提倡独立思考,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力求创新的思路,推崇具有民族气象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求民族精神和笔墨品质合二为一的艺术风格,艺术无止境,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断继承发扬前人的优秀传统,推陈出新,改进工艺和工具,从而把烙画艺术推上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烙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绘画艺术,也凝聚了华夏子孙的丰富情感和审美观念。“经典的技艺需要传承,在创作的同时也希望承担一份责任,沈卫庚老师用“火笔”画绝活,在“烙铁画”界走出了自己的不凡之路。我们也期待着沈卫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品,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更多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