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自我主体认知——读任波涛行书作品
最近网络上一再呼吁书法界要“清理”所谓“怪力乱神”之类靡靡之风的消息。其实,这些问题积冰甚久,非一日之寒,已成为影响中国书法繁荣发展的顽疾。究其原因,盖在于价值理念和文化理念的多元化生态下弥漫于书界的浮躁心理,从而丧失艺术创作自我地位的缘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却从任波涛的书法作品中读出了一种对自我品性的坚守、自我评价的清醒和自我定位的明确。这对于像他这样60年代末的青年书法家,十分难能可贵。
任波涛书法
如果说,上述议论还不免显得抽象的话,那么,欣赏他的行书作品“云水禅心”,那行笔的流畅、结体的清瘦,都很自然地外化出作者追求一种“人在世俗中,心追云物外”的心灵琴曲。这就是说,书法艺术绝不单纯是笔画线条的排列布局,它在艺术抽象的高度承载着书家对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定位,是构成书法家艺术品味、艺术风格乃至艺术境界的哲学基础。 任波涛是一位长期从事幼教工作的“园丁”,尽管后来“华丽转身”而为教育行政工作者,然而,对于人的原初生态的亲近,塑造人的灵魂早期架构的阅历,使他对于艺术于人“适心”、“适行”之意义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并且成为拒绝浮躁、崇尚静雅的一种文化自觉,从而构成他作品浓郁的“书卷气”。
任波涛书法
艺术创作是个人对于生活的审美表达,是自我与客观世界的一种会话语言,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创作过程。因此,对创作主体的自我认知是解决诸如传统与现实、继承与创新、时代与书体、呈现与再现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和枢纽。任波涛书法艺术所携带的“书卷气”正是处理这些关系的思维结晶。
首先,是对于传统的主体选择。我们从作品“含章可贞”、“静待花开”中,可以捕捉到诸多先贤用笔赋墨、结体布局的信息,有二王的潇洒,含颜体捻转的端庄,蕴柳体的骨感,其中锋笔势昭然无碍。而作品“心如止水”,其笔法中暗含了对近代书家爱新觉罗·溥杰的某些书风的汲取。这种吸纳和撷取的学术意义我们尚可讨论,然而,其对于传统的主体认知是明确的。这就是“囊括万殊,裁为一相”,所谓“履不必同,期于适足”,一切以“我”为主体,而非“邯郸学步,亦步亦趋”,最后丢失自我。这说明,他对于书法承继之精髓有着理性的把握,即继承的是中国书法的传统精神而丰富的是自我的艺术观,这在理论层面是一种本质的传承。只要到唐昭陵博物馆去观瞻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等所临之《兰亭序》,虽本于一帖却风格各异,其间融入了书家读帖的体味、悟帖的理解和摹帖的兴味。波涛所殷殷以求的,正是这条“法师汉魏见精神”的发展里路。诚如有书论家所言:“如果是已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书家,临摹中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自己的个性痕迹,这才是真正的意临”,“从规矩走向自由,由形似而及神似,这是艺术成长的规律。”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临帖可以“任情狂狷”,离开“母本”,浮躁张扬,任何自由都是在“法度”范围内的自由。
任波涛书法
如何对待时代与个性的关系,是赏读任波涛书法作品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所谓“书随时代”,不仅指书法艺术对“文变染乎世情,兴废关乎时序”的能动反映,更表现在书法家个人对于书法艺术之求变创新的美学感知。它既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又是作品与人品的表里相应,更是“心”与“性”的美学凝结。目前书坛之所以审美主义泛滥,审美精神式微,审美自觉弱化,都是因为不能理性地看待以上三个层面的关系,因此,主体被淹没在媚俗的熙攘纷扰中,个性被消解在粗俗的浮名躁欲中,情趣被误导进恢诡谲怪的变异中。有感于对这种自我迷失的文化现象的忧患,任波涛对于自己书法艺术的审美精神承载有着明晰的主体意识。我十分欣赏他的行书作品。书杜牧《山行》,整件作品以墨载“静”,节奏舒缓;以线行气,收放有度;以章承意,布局疏朗。既再现了诗人沉醉于嫩寒丹枫、着意于白云禅心的淡远情怀,更呈现了书者“闹中取静”的美学理念,生动地体现了“理”、“心”、“性”的融合与互动。它“循理而作”,提顿有序,轻重有致;它“中得心源”,道法自然,将诗境“天人合一”的情绪拿捏得恰到好处;它“率性而为”,保持了一直以来的中锋用笔、柔中藏刚的个人情趣。与此形成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书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在我看来,作品的时代追求还在于提倡一种“中和”、“禅定”、“和谐”的审美精神。“鼓励良心的影像作品,总是与特定的历史环境联系在一起”,这是美国著名评论家对影像作品与时代关系的论述,用来评价任波涛的书法作品,同样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
“人到无求品自高”,这是波涛的一件最新书法作品,他无疑是作者人生观的艺术呈现,也是书家的人格坐标。波涛已经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通往未来的“沧桑正道”,正步入中年的他沿着这条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必会有更加精彩的作品呈献给读者。
任波涛艺术简历
任波涛近影
任波涛,男,汉族,1969年11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研究生学历。中国文人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执行副主席、西南将军书画院理事、陕西秦风书画院名誉主席、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毛笔书法自成一体,风格沉稳大气、干净利落。在《青年文摘》、《艺术主流》、《中国书画鉴藏》、《收藏快报》等刊物上发表书法、散文作品150余(幅)篇。先后被授于“百名中国书画名家”、“国家文化传承人物”及“中法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作品曾在人民大会堂、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山东青州美术馆及日、韩、新、法等国展出,多幅作品被官方机构作为礼品赠送日本、韩国、英国、法国、新西兰、迪拜、柬埔寨、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政要。出版《走进书画家丛书》(合作)。个人简历入编《中国书画辞典》、《中国收藏》、《中国诗书画档案》及《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等。被央视书画频道及中国书法网、西部新闻网、凤凰网、光明网、腾讯网、新浪网、中国网、今日头条等200多家媒体报道过。
(本文作者杨焕亭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原咸阳市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