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古韵—李树君山水画展”在宋庄伍佰艺美术馆开幕


1月23日下午3点,由伍佰艺美术馆主办,伍佰艺艺术网、博鳌书院、山东大学金谛国际交流中心、郑州大学中国画研究院、艺术家之路联盟、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中国国际邮政艺术网、中国国家艺术研究院、中国新幻彩艺术研究院等机构协办的“清风古韵—李树君山水画展”在宋庄伍佰艺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策展人王翔策展,伍佰艺美术馆赵泽明主持,伍佰艺艺术网副总裁陈斌、伍佰艺美术馆艺术顾问兼著名书法家亓圣君等应邀参加开幕式。到会嘉宾有北京一彩万象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春、中国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宇晓、黑龙江美协会员李文香女士等出席。开幕式上,伍佰艺美术馆副总裁陈彬、北京一彩万象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春和中国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宇晓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在李树君先生的致辞中拉开帷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他近年创作的山水画力作约40余件,展览将于1月28日结束。



伍佰艺美术馆赵泽明主持



伍佰艺艺术网副总裁陈彬致辞



北京一彩万象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春



中国国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宇晓致辞



画家李树君致开幕辞



李树君和开幕式到场嘉宾合



树君陪同到场嘉宾参观展览





观展的人

  中国绘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一部山水画的流变史。在中国画中,山水画最能体现人的精神境界和情感。在大自然的阴晴雨雪、寒来暑往变化中,也最能体现人的精神境界和情感同构的生存空间。中国山水画艺术,发端于晋,繁荣于唐,鼎盛于宋,升华于元。经过一千多年的创造与发展,山水画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成为最发达、技法最完备、成就最高、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堪称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之瑰宝,大有继承、发扬光大的必要。李树君就是身肩重任、任重道远之继承人之一。

  传统山水画的学习途径主要是通过临摹、写生、创作来完成的。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重要前奏。众所周知,山水画传统教学中所讲究的临摹即通常所说的“师古人”。普遍被接受的观点认为,“师古人”的对象通常是以传统为主的,其前提必须是对临摹对象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学习国画优秀的传统,特别是山水画方面应以“浑厚华滋”格调高雅的宋、元名作为主要研习对象。李树君专攻山水画,通过临摹经典的方式深入研习了宋、元等各朝代经典的山水代表作品,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宋代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宋代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元代倪瓒的《雨后空林图》等多幅大家经典。再者,“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先贤画家的作品对李树君的山水画创作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尤其偏爱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通过临摹,获得有关绘画技法、理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在对古画中笔墨、理法等的掌握后,李树君作画多采用传统画法,用笔缜密严谨,笔墨精细,工写兼备,设色淡雅。画家的创作激情来源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情感碰撞。对李树君来说,这是一种真情的宣泄,是他在创作中对客观自然的主观认同。

  写生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山水画创作的本源。写生即“师造化”,而“师造化”则是以自然物象为主,重在对画家观察与造型能力的训练。画家们所要表达的“意”,并非脱离了客观存在,而是客观存在与实际相结合,与大自然的美相结合,与画家的情思相结合,与大自然和画家交融的精神世界相结合,这个“意”其实已超越了大自然的美,升华了我们的思想,他是有生命的,所谓“物我合一”,这就是山水画家在创作时独特的一点。李树君的山水画作品是其深度师古人与师造化之后“中得心源”的结晶,这次展览的作品表现了他心游造化的独特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笔墨境界理解的深度与高度。其山水画,追求宋画的精密逼真和文人画的意境营造,章法谨严、境界开阔,用笔雄强稳重、刻画细微、笔墨苍劲,整体气势磅礴、意境高远。

  近代诗人贺敬之在《咪桂林山水》这首诗中唱到:“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云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无情是梦漓江的水!”我窃以为这应该是李树君先生现代工笔山水意境再造的最高追求。

  作者简介

李树君,1962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龙江县,现居北京,职业画家,工艺美术师。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十六岁开始入工艺美术厂工作,一九九六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现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粹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国家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博鳌书院艺术顾问,伍佰艺艺术网签约画家,山东大学金谛国际交流中心客座教授。作画多用传统画法,擅长山水,用笔缜密严谨,笔墨精细,工写兼备,设色淡雅,功力深厚。作品明丽秀润,意境清幽,赏心悦目,深受各界人士喜爱并收藏。
作品《雅鲁清清兴安秀》获2015年黑龙江新人新作美展优秀作品奖;
作品《山静松声远》获2015年全国群星奖黑龙江优秀奖;
作品《山高水长》获黑龙江省环保杯优秀作品奖;
作品《兴安神韵》获黑龙江省庆香港回归银奖。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