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浑厚 意蕴深邃——读蔡金顺的山水画

 

著名画家蔡金顺

蔡金顺少年时便研习黄宾虹的山水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一直牢记宾虹老人所说:“一幅好画,乱中有不乱,不乱中又有乱。”,“气脉相通,画即有灵气,画有了灵气,气韵自然生动。”后经在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学习,对书画一直情有独钟。蔡金顺是幸运的,在校期间得到了著名国画家赵松涛、穆仲芹的亲切教诲,口传心授,使其获益匪浅。毕业留校后,又随孙克纲先生学画,并研习龚半千、石涛、傅抱石等名家的作品,画艺大进。尤其是孙克纲先生一反古人画山水多用小笔的做法,形成大笔泼墨法,所画大片泼墨“淡而不薄”,“重而不死”的特点,和他先从泼墨打底开始,待干后再在泼墨上进行勾皴点染,及至散峰笔的运用等,都为蔡金顺所学所用。使其逐渐形成了苍浑互济、虚实有致、秀隽中见锋骨、清丽中含古朴,洒脱而厚实,豪放而深沉的山水画面貌。


蔡金顺作品

国画笔墨技巧,很难完全依靠从对景写生中获得,继承和学习前人的经验,对一位山水画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课。但是,师前人和师造化必须统一起来,师前人是为了更好地师造化。



蔡金顺作品

蔡金顺在学习传统,磨砺笔墨功力的同时,从未忘记“师法造化”。因为艺术的美,来自客观自然,没有画家对自然山川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便很难画出富有感染力的山水画作品。多年来,蔡金顺遍访名山大川,登临黄山、泰山、华山、长白山、太行山,峨眉、青城、内蒙古大草原、西北黄土高原,到处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并为他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每到一地,他都要画写生、画速写,记录自己的感受。在进入创作时,哪怕只有几笔线条,也可以引发起深切的回味与遐想。他作画力求从一山一水的如实写照中超脱出来,进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协调一致,使主体情感的创造与表达,在作品中得以升华,从而使其作品更具艺术的概括性和审美特征。


蔡金顺作品

中国画讲究笔墨,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艺术手段,骨法用笔和墨色淋漓,都是其审美中所追求的。中国画追求“墨感浑厚、晶莹”,“墨韵灵动”,大面积墨色尤其忌单薄浮烂。人们常说“墨分五色”,五色指的是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个层次,就是说,用墨应有丰富的调子变化。同时还要考虑到干湿,因为每一浓淡层次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干或湿,每一干湿程度都可有不同层次的浓或淡,以及虚实变化等。浓淡、干湿、虚实(即黑白)合在一起就是前人所说的“六彩”,它们可以交互结合成变化多端的形态,产生一种韵味,具有迷人的审美趣味。


蔡金顺作品

蔡金顺在用墨方面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以他持之以恒的精神,定可取得更大的成就。(文/王文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美编,天津人民出版社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