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理性回归,重返艺术源头



青年艺术家  陈逸

 

远山

 

 文/张慧

 

初见陈逸,无丝毫杭州土著的优越气息,宛若邻家男孩,亲切、纯朴、阳光而略带腼腆气质,留着的小胡子非但未显成熟,倒有一份少年急欲趋成的稚气。2010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毕业后,考入安滨教授的“水彩创作与理论研究”专业学习。对于艺术的理解,陈逸既具有着江南人独到的敏锐感觉和细腻情感,又有比同龄人更宽泛和透彻的认知。他喜欢用个人独特的视角来表达思想。

 

西湖小景

 

自小喜欢弄墨绘事的他,父母自然乐见其成,初中起他就进入了杭州少年宫绘画学习班,其中偶有获奖,当是对此少年绘画天赋的一种肯定。高中时他坦言文化课并不出色,所以考入了杭七中美术班,在这座已有百逾年历史的学校里,陈逸的美术基础也获得相应的提高。

 

进入21世纪后,新媒体成了国际上最具活力的艺术语言,涉及摄影、录像、网络、声音、行为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能够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专业,对天性好动爱玩的男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蜜窠和天堂,而对于陈逸,刚开始尽然是个误会。“听一些学长和老师说,新媒体有绘画课程,但进去后才发现没有。开始有点郁闷,但后来又觉得很好玩。”可见,绘画的根已经在少年的心里生根萌芽。

 

拱宸遗梦

 

中国美院这块深厚的土壤,为孜孜追求艺术门径的学子带来了一个幽玄、神秘而别开生面的学习世界。大学四年,除了自己的本专业课程,也通过美院的平台接触了雕塑、油画、版画等艺术种类。“对绘画的坚持在新媒体时就很确定了。大学四年我基本没有怎么接触绘画,有时候就会特别想画,尤其是看到一些美景时,如果只能用照相机拍下来,觉得不过瘾,因为再好的相机也表达不出你心里的风景。”就是这点对绘画的执念,让他有幸通过自己努力考入了安滨教授的“水彩创作与理论”研究专业。

 

江南自古都是水色灵动,所以对于出生在江南之地的陈逸来说,山水情怀业已侵肌入骨,爱上水彩或者也是天性使然罢了。“水彩和版画、油画不同,我特别喜欢水彩的偶然性和遇水之后的灵动性。随意渗开、融合和沉淀,给我一种很难把握的感觉,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如果一旦把握好,画面的呈现效果也会给人以非常大的惊喜。”陈逸说。

 

微雪海隅

 

观其作品,另外的一个特色便是朦胧感。无论是他的荷系列、南亚系列,抑或是西湖小景、江南山水,都带着一种朦胧的隐约之美。浅吟低唱,似有还无,既强调着他的主源,亦有意无意地把观众迫进他的潜意识状态里,让观者顺着他的感觉,一同感知他大笔绘写时的思想和状态。“我特别喜欢一种朦胧的美,研究生期间有些画过于朦胧,现在的作品比研究生期间更耐看一些,用笔也更到位,更精致。我也特别喜欢国画当中的留白效果。我觉得当人在看一样东西时,余光所能看到的事物不会在你脑子里形成反响,所以我在处理画面的时候,尽可能把余光看到的部分省略掉,重点落在自己关注的点上。”

 

荷 

 

绘画关乎于心境,呈现自我。因景而生情才有可能让每次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思想语言。对于这一点,陈逸也有着自己的认识。“水彩在英国已经有了一个高度,我们中国水彩要有新的突破,肯定不能走传统水彩的路线。我的绘画理念和别人有点不同,在把握住水彩主题后,喜欢尝试各种不同的媒介和技法去补充自己的水彩。”这句话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他自己的思考和对艺术创作的清晰认知。

 

 

2013年,还是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受一位老师的引荐,陈逸在唐云艺术馆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展——“南亚阳光”。其中大部分参展作品都是在越南完成。为了这次个展,他在两年内跑了七八趟越南,从南往北,创作了五十多幅以越南风俗人文景观为主要题材的作品。而对于唐云艺术馆张帆馆长的提携,陈逸的感激也溢于言表,“我特别感谢张馆长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我现在帮助很大。作为一馆之长,他能够肯定你的作品,是对我最高的褒奖”。

 

唐云艺术馆的个展,对于陈逸的鼓励是勿庸置疑的,也于迷茫浮躁中寻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唐云美术馆个展的那些作品比较偏维美和写实,很多人更喜欢那个时候的作品,但我一直在寻找微妙的颜色变化,有一段时间,我从同学这里获得启发,开始喜欢那种微妙的黑白感觉,想尝试用这种纯粹的黑白对比,来训练自己把握去掉颜色后形成的画面美感。有段时间画了一些荷花作品,在黑白为主色的同时,添一点极淡的色彩在花蕊上,当时很多人评价说是把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画到位了。虽然现在重新回归到颜色体系,但自己觉得绘画当中走过的每一条路都不是白走的,都会对你有所启发和感悟。当我重新回到原点的时候,我的思考和之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正如他的导师安滨教授评述:“陈逸同学在研究生阶段对英国近代海景水彩画的表现技巧做了较多的研究,这些研究与体悟反映在他的“南亚阳光”的系列水彩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好评。陈逸同学不仅勤奋且具有研究和探索的勇气,他有一段时间持续研究在粗纹水彩纸上敷以薄蜡后再进行水彩描绘,使画面产生非常纯厚、浑朴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在他作品母题的表达与运用中逐渐形成了个人的面貌,值得肯定!近期,他对中国的书法发生极大兴趣,并以这种东方人特有的书写与抒怀的状态中运用于水彩绘画中,顿使作品灵动清透,笔见神藏。”

 

 

很庆幸,在陈逸这一代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勇于表现观念及对技术语言的探索、试验,虽然由于时代背景的改变,他们有着异于前辈的新文化观与创作理念,但在新艺术观的实践与梳理中,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践行勇气。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传承的新老更替中,青年艺术家有能力可以承担起未来艺术的创作主体。

 

  

陈逸艺术简历:                                                                   

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师从中国美术学院安滨教授。

 

教学科研经历

2012-2014年  参与中国美术学院李航老师主持的抽象形式美的大众化普及课题研究,参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吴自立教授主持杭师大本科创一流工程子课题: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其中完成汉画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事项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和课堂教学实践

2012年9月 在温州市文化馆举办双人画展

2013年1月 在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二层艺术长廊举办双人画展

2013年1月 出版中国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李航﹑陈逸画集

2013年10月 在杭州唐云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5年7月 在杭州胡雪岩故居举办双人画展

2015年8月 在杭州鸿印堂举办水韵雅色水彩画展

 

参展、获奖情况

2010年 互动装置作品《梦—生活在抽屉里的人》入选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展

2011年7月 版画作品《藏族老人》入选浙江省版画展

2011年10月 水彩作品《父亲、母亲》获第二届中国当代学院水彩艺术展学术奖

2012年6月 水彩作品《途中》获中国美术学院开元奖学金优秀创作奖

2012年8月 水彩作品《青山待渡》在第四届庐山国际水彩艺术节“人·自然·生态“主题展中获佳作奖

2012年11月 作品《父亲》入选浙江省第十三届水彩﹑粉画展

2013年10月 作品《日影微茫》被唐云美术馆收藏

2013年12月 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14年5月 获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2014年6月 获中国美术学院2014届优秀毕业生

2014年5-6月水彩作品参加越法交流展,在法国展出

2014年11月 水彩作品《泽渔》获得杭州市第四届青年美术新秀赛三等奖

2015年6月 水彩作品《微雪海隅》入选浙江省第十四届水彩、粉画展

2015年7月 水彩作品《泽渔》获浙江省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2015年8月油画作品《受降镇千人坑》入选“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杭州油画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