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藏家何满光与他的五大名窑

 

何满光五大名窑

华夏收藏网讯  宋代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尚往来之传统沿续几千年,陶冶了华夏古国万千巧夺天工的奇珍异宝。两千年以前,人们以青铜器为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曾磅礴一时。然而,自陶瓷从泥火中诞生以来,青铜淡出,陶瓷,集天地之灵秀愈见精美,逐渐成为礼器的主流。礼送陶瓷,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陶瓷所承载的礼品文化也随之源远流长,发扬光大。为此,宋代的五大名窑历来是藏家们一生收藏的目标。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时属汝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汝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已算很大。“事实上,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窑的烧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时期。”资深古陶瓷鉴藏家何满光先生说道。

在台湾故宫博物馆的《汝窑特展简介》中,简述到汝窑的釉色及风格独特,它蓝中带绿,又微微闪着淡红色的光泽,其质感似丝绸般柔和清淡含蓄,同其他青瓷截然不同。而何伯在讲解自己收藏到的汝窑古陶瓷鉴藏时提及,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正如范围先生在《中国文物报》发表的《宋汝窑古瓷亲历记》中提及,特别在一些器物口沿部分缩釉点比较多,而且常常见到胎骨。而作为现代汝瓷工艺大师的汝州亨通汝瓷研究所所长李延怀先生也认为,汝官窑瓷胎质的特质之一就是质地疏松,没有很好的烧结度。而作为当地资深的古陶瓷鉴藏家何满光先生被业界的行家们亲切地陈之为何伯。对于汝窑的鉴赏,何伯也认为,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直视釉面,可看到其纹片,首小则视,只能看到梨皮之感觉及其蟹爪纹,也是汝窑得出的鉴别方法。关于汝窑的独特之处,《收藏家》杂志第77期论汝窑精述摘要也提到,最根本是反映在釉面方面。为迁就其釉,胎就不能致密化了。因而胎的质地干枯发涩(似陶非陶的汝窑),终因胎釉配方不匹而只烧制了20年时间。而关于其釉中的气泡,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主编的《宋元瓷器鉴定》(2007版)提及其周围闪现出玛瑙结晶体呈现珠状亮点,是与其他瓷器迥然不同的特征。汝窑瓷胎体有厚薄之分,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而民国北大教授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也曾提及无釉之处所呈之色类似羊肝。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为此,何伯对于自己已拥有到了古代汝窑作品感到十分满足。

玩古董陶瓷收藏,必须要了解清楚每个朝代相关的历史背景。何满光先生分析到,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据分析,“修内司官窑”在杭州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杭州的乌龟山一带。为了做出区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何伯每每在与藏友交流古陶瓷的时候,都是对宋代的瓷器鉴赏更是津津乐道。其中对于宋代官窑瓷器特征,他概括为,主要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

哥窑与官窑类同,也有紫口铁足,也有开片,不过至今其窑址不明,学界对其烧造年代也有分歧,有人认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但何伯却非常坚定地认为哥窑是出自于宋代,皆因他用了自己大半生的精力来考究相关的知识,而且手头上收藏有实物为证。何伯一直都以唯物主义来评析自己的藏品,他从多角度来研究自己手上的哥窑瓶。

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都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的开裂纹片,但哥窑却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哥窑瓷器釉面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宋代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为主,但类似于何伯收藏到的瓶式类宋代器皿可谓是少之极少。

在五大名窑中,钧窑也占有宋代陶瓷御窑的一席之地。何伯同样是收藏到钧窑系列的藏品,并作了严谨的考究。他认为,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五大名窑的市场潜力在收藏界是无可估量的,何伯认为定窑作为五大名窑的一大窑口,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拍卖行情获得了越来越多行家们的热捧。为此,何伯在品鉴自己收藏的定窑作品的时候,一再强调定窑的工艺特征。他表示,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相关资料显示,早在80年代韩国就曾拍卖过一副200粒的定窑围棋作品,其成交价近80万美元,当属迄今世界最贵的一副围棋。而何伯也正收藏到了一套定窑的围棋陶瓷作品。他表示,定窑造型以盘、碗最多,但像围棋这一类的作品则少之极少。

终其一生,何伯自从80年代收藏古玩以来,所见的宝物数不胜数。但在他数百件的古陶瓷珍藏中,依然是五大名窑为之挚爱。尤其是那件汝窑与哥窑,早已成为他的精神寄托。这不仅是何伯一生中的收藏目标,更是他作为当地资深古陶瓷藏家的最好见证。(华夏收藏网传媒部 记者:发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