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孙日晓:写罢云烟终未散 又见瓜果飘香时

  2015年深圳市举办文博会期间,我国著名中国画家孙日晓先生应深圳之邀,携带深具特色的“日晓云”山水画作和疏果花卉画作,分别于5月12日在关山月美术馆和5月14日在鹏宝轩艺术馆举办“日晓云岚——孙日晓中国画作品展”和“孙日晓小品画展”。在深圳,一边是烟云飘渺,一边是瓜果飘香。一个画家两种完全不同风格题材的画作在同一个城市——深圳同时展出。
  孙日晓先生,生于1935年,祖籍山东栖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高级美术师。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他长期供职于荣宝斋,曾任副总经理。50年代拜郭传璋,70年代转师宋文治先生为师,秉承南北之妙,采众家之长,数十年结缘翰墨,对烟云的表现,巧妙地表现云霞的远近起伏、如绵似絮的动感和质感,或因季节时间的不同、阴晴雨雪、阳光的照射有异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从而形成了孙日晓先生自己独特、层出不穷、空灵飘渺的山水画境界,以之有了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并被称之为“日晓云”,并以其独具风格享誉当代中国画坛。

  孙日晓先生曾在中国美术馆、新加坡、日本、加拿大、香港、深圳、中山、烟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国家邮政集团为其发行了一套12枚的《孙日晓国画艺术》邮票;出版有《孙日晓画集》、《孙日晓山水画》、《日晓云岚—孙日晓中国画作品集》和《孙日晓小品集》等多部个人专集等。
孙日晓先生对云创作,运用积墨、破墨、积色的晕润技法,使画面上的云霞如绵似絮,使云具有很强的动感和质感。那纸上的云烟变幻莫测,浓淡有致、疏密相间、飘逸润泽、似乎能让我们感受到云在轻轻飘、相互辑让撞击、升腾、聚散和消失,使层峦叠嶂的山水丰厚华兹、静雅苍茫、意蕴古旷。在他笔下,云在湛蓝的天空中似轻纱,是那么朴实、纯洁,给人们如诗似幻的画境不同的感受。

  本次展出的画作,均为孙日晓先生数十年来创作集留下的精品。里边既有上个世纪50年代后各时期的作品,更有近年来的新作。山水画中,“云烟变灭”画作中翻滚的云层,迷漫在山谷,似乎有一个谜底等待人们去揭开。“云山缥渺”画面上的尤如披上一层薄纱,轻漫、飘渺在山峰周围。“黄山奇秀甲天下”的云气飞弛地往山峰上涌动,仿佛瞬间就把整个山峰盖住。“云壑图”画面不做作,茫茫一片,表现出云的厚度,以至无穷远。纵观孙日晓先生笔下的黄山烟云,大都与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雨后初晴的黄山云海景观,烟云浩渺,汹涌壮观,无边无际。漫风吹来,云海中的山峰随着云的飘动而时隐时现,景色瞬息万变。而孙日晓先生的“云”与“黄山云”已经融为一体,处处渲染出黄山的绝妙佳境。使人想起“上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
“野径竹深”是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画面上意境幽远、透视感好。近处摇曳、阿娜多姿竹林的浓淡、远近、虚实,较好地表现出竹林的层次感;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的虚影,呈现出朦胧的意境,整个画面景物逐步往深远推,精细工整而不失意韵。站在画作前,仿佛在这炎热夏天送来阵阵清凉,而自己也融进那幽静的画境,让我们无不感叹艺术家早年深厚的艺术功底。有感到于孙日晓先生的佳构,陈健在观看孙日晓先生大作后,对“野径竹深”作诗一首:“碧溪绕清芳,春阳潇洒扬;竹影摇清韵,风声入禅房。”对展出的“江南三月”,陈健同样赋诗一首:“一水一树一村庄,数只鸥鸟飞舞忙;莫道旷野无景致,春色宛在湖中央。”

  “日晓云”我们已经熟知,但孙日晓先生为什么能够创作出一批充满农家野趣的果疏花卉,他说主要是2014年应朋友之请,创作一幅“寿桃”而引发兴趣。这一为,却一发不可收拾,所画题材均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离不开的果疏花卉。饱满红艳的寿桃、火红的南国荔枝,甜中带酸的山楂、农家的白菜辣椒、以及笑口的石榴等等,无不传递出浓浓的乡村信息。展览现场,有一观众指着间杂有不同色彩的玉米画作《桑田丰收》问孙日晓先生:是转基因产品吗?这一问,引来了孙日晓先生的爽朗的笑声和勾起了儿时的回忆。他说道:“带色彩的玉米,很早就有而不是现在才产生。”就孙日晓先生的“农家乐”佳构,陈健也随即赋诗:“红绿蓝紫色彩艳,秋冬春夏暖涟涟;何需荷锄田垄去,咫尺方寸亦味鲜。”
展览空隙期间,记者有幸陪同孙日晓先生对深圳市南山区荔香公园散步。结果,林荫小道边不同的小花卉不时引起孙日晓先生的兴趣。他不停地掏出手机拍摄,说要留作素材。对几个别致的花卉,问我们“这是什么花?”面对这些奇花异卉我们也无法叫出“花名”来。因为深圳是一个花园城市,每年、每月都有不同花卉引进,对这些“花外来客”,我们平时工作又忙,哪有时间来认识这些花卉,更没有想到我们会陪同孙日晓先生在深圳公园散步和孙日晓先生会对不知名的小花卉感兴趣。当走到刚刚挂果的荔枝林下,孙日晓先生又对“小骨朵”荔枝非常感到兴趣,停下来仔细观察,“以前我们荔枝吃了不少,又红又大,原来荔枝小时候是这样的。”毕竟,孙日晓先生第一次进入到南国荔枝园,对刚刚结出果实的“小不点”荔枝还真是第一次见。于是,他马上从不同角度把“小不点”拍摄下来。
漫步中孙日晓先生说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认真去做,持之以恒。杨振宁先生讲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在艺术道路上如果不付出努力,是不会出成绩的。要出成绩,必须坚持,才能有收获。”

  对自己所创作山水,孙日晓先生均是亲自研墨创作,边磨墨边构思,心脑并用。他说:“云”是我的艺术语言,云是有常形无常理,画的云千变万化,写生是无法捕捉。大自然下的云起云落是自然现象。要想画好云,必须长期观察,妙悟,反复实践,才形成的了自己笔下的“云”。也就是人们称的“日晓云”。如果仅仅凭写生创作,根本不可能画出云的千变万化。好的作品可以让观赏者在看画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如“云埋半边山”整幅画三分之二是云,但给人的感觉是灵动而不空,从而可看出孙日晓先生对“云”情有独钟的写照。清代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谈到:“画有六长:所谓气骨古雅,神韵秀逸,使笔无痕,用墨精彩、布局变化,设色高华是也。六者一有未备,终不得为高手。”而孙日晓先生的“日晓云”,均具备盛大士所言:具备六长,神品也。
  谈起对深圳的感情,孙日晓先生说自己第一次来深圳是在上世纪的1977年踏上了深圳这块热土的。接待他的第一个朋友,就是现在深圳美术馆的前身展览馆馆长、深圳博雅艺术公司创始人、原总经理雷子源先生。这次画展,雷子源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专程携妻子从香港过来看望老朋友。至今,他们还保持着深厚而纯洁的情谊。直到今天,孙日晓先生几乎每年都要来深圳访友、创作,是改革开放的深圳,带给了他众多的创作灵感。至今,深圳五洲宾馆大堂还悬挂着孙日晓先生与老师宋文治先生的山水画大作。本次展览结束之后,孙日晓先生把自己的33幅精品捐赠给关山月美术馆,将“日晓云”永远留存在深圳,以表达对深圳这个创新城市的特殊感情。
  为纪念本次画展,深圳市收藏协会特刻制纪念戳和发行纪念封一枚。 ( 慧清 陈健 )